浙能集團超低排放技術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日,從浙江省科技廳獲悉,由浙能集團公司、浙江大學、天地公司和技術研究院聯合申報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榮獲2016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以任陣海院士為主任的鑒定委員會認為,本項目選題符合國家重大需求,研究成果為破解我國燃煤大氣污染和能源安全的雙重挑戰提供了關鍵科技支撐,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降低燃煤電廠污染物排放,達到天然氣排放限值,以破解燃煤大氣污染與能源安全的雙重挑戰是國家重大需求。課題組首創了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新工藝,發明了多污染物高效協同脫除集成系統,解決了燃煤煙氣中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汞等多污染物超低排放的難題。突破了細顆粒物高效協同脫除、高效全負荷脫硝、高效單塔脫硫等關鍵技術,開發了超低排放系統及成套裝備。
本項目核心技術顯著優于美歐等發達國家的燃煤煙氣污染物控制技術,在污染物脫除能力上,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監測,顆粒物排放濃度0.425 mg/m3,二氧化硫7.87 mg/m3,氮氧化物23.13 mg/m3,汞1.31 μg/m3,顯著優于天然氣排放限值。歐美技術只能達到我國特別排放限值;在負荷適應性方面,本技術可實現全負荷超低排放,國外技術在低負荷時高效脫硝困難;本技術可整體實現污染物的高效協同脫除,歐美技術主要實現單一污染物脫除;本項目可適應我國復雜多變的煤質/負荷工況,可長期穩定超低排放。
本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獲軟件著作權登記3項。共發表論文23篇,其中SCI/EI收錄12篇。
本項目建成了世界首個燃煤機組超低排放示范工程,2014年5月在嘉華電廠1000MW機組上成功投運,實現了燃煤煙氣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等污染物排放濃度分別可達0.425 mg/m3、7.87 mg/m3、23.13 mg/m3、1.31 μg/m3,明顯優于天然氣排放限值。
本成果已在含1000MW超超臨界及以下燃煤機組上推廣33臺,累計裝機容量20460MW。環保部環評中心認為,本技術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于不同容量發電機組,各污染物排放均優于超低排放限值。
成果累計實現合同額76.6億元;近三年項目直接完成單位新增銷售收入38.2億元,利稅3.3億元;實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顆粒物年減排分別約為55萬噸、9萬噸和700萬噸。
超低排放技術已輻射全國。山東、廣東、江蘇、天津等省市,華能、華電、國電、大唐、神華等發電集團專程調研與合作該技術,推動了行業科技進步。超低排放成果入選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課題組為國家和行業編制了超低排放相關的標準和政策,并推動和支撐了國家超低排放戰略的實施。項目作為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被推薦向國務院、能源局、環保部和科技部等各級領導匯報。2015和2016年連續兩年,超低排放作為潔凈煤發展戰略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G20峰會期間集團內超低排放燃煤機組穩定運行,污染物排放大幅削減,為保障峰會期間空氣質量做出重要貢獻?;诔团欧诺某晒涷?,日本也正在規劃新建達到天然氣排放水平的燃煤電廠。
據悉,該項目申報工作于2015年5月啟動,并已獲得浙江能源科技技術進步特等獎、浙江省電力科學進步一等獎。此次超低排放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是集團公司以第一完成單位首次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