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新華社報道浙能邁領推動“綠色航運裝備”走向世界
本網訊 多年來,浙能集團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以能源“含新量”賦能產業“含綠量”。2018年6月,浙能集團抓住國際海事組織“限硫令”,成立浙能邁領全面開展船舶環保技術開發應用,將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技術跨界延伸至海洋,開啟了船舶環保技術研發的征程。
近日,新華社快看視頻號、新華社客戶端、新華財經客戶端等平臺聚焦報道浙能邁領以技術為基、以服務為翼,全力打造綠色航運全流程產業鏈閉環的實踐與成就。

10月31日,新華社客戶端報道《浙能邁領:數據背后的“小巨人”力量》。 浙能科環 提供

10月31日,新華財經客戶端視頻文字形式報道《浙能邁領:數據背后的“小巨人”力量》。 浙能科環 提供
報道原文:
浙能邁領:數據背后的“小巨人”力量
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浪潮正勁,浙江浙能邁領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能邁領”)交出亮眼答卷:截至2025年7月,其全球累計船舶脫硫塔訂單突破1000套。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浙能邁領深耕船舶環保細分賽道,以技術為基、以服務為翼,折射出中國制造業在綠色轉型中的創新活力。
航運業的“減硫”需求,源于國際海事組織2020年起實施的“限硫令”。船舶燃料含硫量約為車用柴油的500倍,加裝脫硫塔成為減排硫氧化物、守護海洋環境的關鍵路徑,全球脫硫改造需求自此驟增。
早在2017年,浙能集團就率先完成燃煤電廠脫硫脫硝和超低排放改造,成為全面實現清潔化生產的大型發電集團。2018年6月,浙能集團緊抓“限硫令”機遇成立浙能邁領,將電廠“超低排放”技術跨界延伸至海洋,開啟了船舶環保技術研發的征程,讓綠色技術真正“出海上路”。

圖為正在進行脫硫改造工程的船舶。 朱凱 攝
科技創新是支撐能源轉型的關鍵力量。浙能邁領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依托浙能集團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超低排放技術,創新迭代船舶脫硫技術:攻克形成了海水鎂基二氧化硫吸收強化技術、緊湊型高效洗滌塔等一批科研成果,研發出了全國首套混合式船舶脫硫系統,并獲全球九大船級社的運行認證;針對中小船型推出“露天塔房”型脫硫塔,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和安裝周期,從單一脫硫技術衍生形成一系列船舶改造高端技術和節能減排拳頭產品。
硬核技術支撐下,企業市場表現持續攀升。2024年,浙能邁領節能環保產品總訂單量突破2000套,訂單總金額較2023年增長約22.4%,其中非脫硫新質生產力項目數量增幅達125%;截至2024年末,累計簽訂海外訂單超15億美元,截至今年7月,脫硫訂單量穩居全球供應廠商首位。據測算其節能套餐可為單船減排20%,相當于為每艘船裝上了高效“環保引擎”。
在拓展市場的同時,浙能邁領更以優質服務贏得口碑。自船舶脫硫總包項目啟動,該企業便聚焦船東全周期體驗,推出隨船勘驗與隨船試航兩大特色服務。“我們的核心優勢是模塊化預制,把盡可能多的設備、管道集中到模塊里,進場前完成預制,進場后直接吊裝安裝。”工程師姚盛翔的介紹,道出了效率提升的關鍵。如今,浙能邁領已實現開式脫硫塔18天、混合式脫硫塔33天的安裝周期,大幅縮短船舶停泊在港時間。

圖為浙能邁領工作人員在脫硫改造工程現場。 朱凱 攝
快速響應、解決問題,是浙能邁領服務團隊的底色。從晚上11點接到通知、凌晨1點安排新加坡登船的緊急馳援,到通過遠程監控提前預判設備隱患的未雨綢繆,企業在全球布局的10余個售后服務網點,構建起“7/24 小時響應”的服務網絡,提供從設計、制造、安裝到運維的“一站式總包服務”。2024 年,營銷團隊跨越14個國家和地區,55次出海開拓70余家新客戶,與國際知名航運公司攜手完成千艘船舶綠色改造,年減4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相當于再造5.7萬公頃森林。
不止于脫硫主業,浙能邁領正加速向綠色航運全產業鏈延伸。以船舶脫碳為核心,企業布局“電動船+低碳燃料船”賽道,推出軸帶發電機、GHG 溫室氣體監測系統、DPS消白器等二十余項產品及服務。2025年,公司在新加坡設立海外總部輻射歐亞市場,在蘇州打造船舶修造基地,創下49天完成修理改造的 “邁領速度”。更值得關注的是,一個船舶脫硫改造訂單能帶動80個就業崗位,讓中國技術出海與屬地發展同頻共振。
“我們輸出的不僅是設備,更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正如浙能邁領相關負責人所言,未來,企業將繼續聚焦綠色航運產業,加大研發投入攻堅關鍵技術,推動綠色項目落地轉化,在綠色船舶自主配套、新型綠色能源應用等領域探索創新,全力打造綠色航運全流程產業鏈閉環,以“浙能樣本”為全球航運業低碳可持續發展注入“中國動力”。(新華財經:汪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