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念浙能實踐 | 引領能源科技創新 點燃綠色“新引擎”
編者按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
多年來,浙能集團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致力讓綠色成為能源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集團黨群工作部策劃推出“‘兩山’理念浙能實踐”專欄,生動展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年浙能實踐。

引領能源科技創新 點燃綠色“新引擎”

當碳元素在實驗室中擁抱新生
當電荷在晶格間奔涌超越
當云端算力讓百萬節點匯成保供交響
一場靜默的能源體系綠色變革正在醞釀
從源頭加速
在“兩山”理念的發源地
綠色不只是加分項
更是時代的必答題
前沿技術突破
不僅詮釋了“向新而變”的浙能實踐
更在實驗室與產業一線之間
架起一座“向綠而行”的橋梁
亞運圣火照亮“大蓮花”上方的夜空
主火炬塔內躍動的橙色焰火
暗藏碳循環的奇跡
那些溫室氣體
經白馬湖實驗室綠色甲醇技術
蛻變為“零碳零排放”的綠色燃料
從實驗室到火炬塔的關鍵一步
讓“綠色亞運”的承諾在錢塘晚風中回響

綠色甲醇技術助力完成“綠色亞運”零碳輪回。 白馬湖實驗室 提供
在方寸實驗臺到萬噸產線的跨越里
新質生產力賦予二氧化碳新生
浙能蘭電二氧化碳捕集與礦化利用集成示范項目中
它被封存于磚塊提升建材性能
也被制成干冰護送食品藥品冷鏈運輸
形成100%資源化的循環鏈
一座電廠的呼吸
與1.5萬畝森林的固碳脈搏同頻

在浙能蘭溪二氧化碳捕集與礦化利用集成示范項目捕集區,CCUS技術有更多應用。 浙能蘭電、浙能數科 提供
在比硬幣更小的晶格空間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蘊藏巨大發展潛力
通過創新材料研發和結構設計
白馬湖實驗室掃除電荷傳輸的障礙
從0.1cm2到1cm2
“浙能效率”一次次打破世界紀錄
方寸之微的光電引擎
將延展至光伏電站之外的廣闊天地

白馬湖實驗室鈣鈦礦電池刷新光電轉化綠色紀錄。 白馬湖實驗室 提供
盛夏的熱浪席卷之江大地
智慧能源系統用算法撬動減排杠桿
浙能數科打造智能電廠一體化平臺
如精密鐘表嚙合機組生產運行齒輪
浙能臺二電連續兩年“零非?!钡募o錄
年省標煤1.5萬噸、減碳3.8萬噸
凝作211萬棵樹的綿長呼吸

浙能臺二電打造“一個智能平臺、八大智能模塊”重點項目,引領行業數字化轉型,科技助力傳統燃煤電廠節能降碳。 浙能臺二電、浙能數科 提供
迎峰度夏保供正酣
一場能源保供方式的變革悄然發生
比特流在云端編織無形電網
浙能虛擬電廠正聚合散落的分布式光伏
調度儲能的潮汐
削峰填谷間
為每度綠電校準流向
讓能源在智慧導航中
淌成不竭的生態清泉

浙能虛擬電廠在云端精準調控,平抑新能源波動性,促進綠電消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 浙能能服 提供
浙能嘉電管廊深處
浙能數科研發的輪式巡檢機器人全天候值守
新疆阿克蘇的寒夜里
摘復鉤機器人以毫米級精度馴服重型翻車機
浙能溫電露天升壓站空無一人
只有四足“機器狗”穿行無礙
“人機共舞”的智慧序章已經寫就
人工智能深度賦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可觸可及

浙能集團積極探索能源領域“管理智能化”“產業智能化”“科研智能化”,描繪智慧能源發展新圖景。 浙能數科 提供
從捕碳用碳的綠色循環
到數字能源的技術破冰
當創新之泉潤澤能源沃土
科技便成為青山綠水間流動的詩行
面向未來
浙江能源人將持續探索創新
為能源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繼續書寫“兩山”理念浙能實踐的詩篇
